這篇文章大概又是牢騷文, 基於最近有太多八點檔式荒誕不經的事發生的結果.
---
截至目前為止, 台灣媒體的三大頭條如下:
1. 全台暴雨在各地造成災情
2. 便當文捏造一事
3. 毒原料 / 過期食材
第一件事在台灣早已不是新聞, 加上氣候變遷, 在台灣常常發生這種事是很正常的, 但關係到基層民生還是有報導的必要.
只要不要過度渲染成大災害.
與自然相關的消息, 無獨有偶, 昨天在美國奧克拉荷馬發生了號稱美國史上最大的龍捲風, 共造成24人死亡.
嚴重的災害, 有, 但是美國媒體下的標題都以客觀為主, 並且在災情紀錄給予人正面有希望的印象為主, 雖然不知道這該算是媒體自肅或說是外國人的樂天性格, 但是整體給人的觀感不差.
反觀台灣, 難得的國際新聞以一種"哇喔不可思議的大龍捲風"或是以"這實在是慘烈至極", 然後不斷的重播災害現場, 讓人感覺就只是在看一部災難片.
感覺爛透了.
---
便當文新聞, 我看到的第一反應是想問: "那菲律賓漁船事件的後續呢?" 在便當文冒出來之後就沒有媒體關心了, 甚至連繼續譴責菲律賓政府的一絲絲報導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大概是想只要政府都終於肯處理了所以就沒關係了吧?
長江後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灘上. 雖然在時效性的媒體裡是真理, 但是對於真正重要的議題來說這實在不怎麼合適, 所以我們需要專題及紀錄報導.
但是當專題及紀錄報導, 還有談話性節目講的都不是重要的事情呢?
"有沒有九點到十一點時新聞台轉開都是怪力亂神及專家名嘴誤導的八卦?"
我們要尊重專業, 所以要先說服自己"專家只是被電視台整了才講出這麼誇張的東西", 再來是"主持人是很專業的, 這內容搞成這樣只是想刺激收視", 然後自己就突然發現所謂的探索新知跟議題追蹤在這些節目裡竟然不存在.
你只能默默的轉台到國家地理或動物星球.
而且當你發憤要記住當時一個事件裡小小的片段在以後回想時, 自己就會突然發現這個社會有多麼健忘.
例如, 大家竟然都不在乎連勝文槍擊案裡其實還有個路人受流彈波及死於非命.
為什麼我會記得? 因為當時自己覺得在幾個月後大家一定只會關心連勝文的情況而忘記還有個路人, 所以特別記得還有這個路人.
事後證明, 大家都很健忘, 而且自己也相同健忘, 所以當你想考我另一則新聞的某個小小細節, 那我也一定會答說不知道.
另外一件事或許大部分的人都在罵可是卻不一定在想的事情是有關網路上的擷取新聞.
看到自己在網路上看到的熱門話題上新聞的感想想必會是"這記者真沒水準, 又要抄新聞了", 但是換個角度想, 是不是因為這東西有很多人在討論所以才會被取材呢? 那這樣的話還能引申出大部分的人在網路上到底是在看什麼東西.
搞笑影片, 熱門美食, 不可思議故事?
假如大部分的人都只看這些東西, 那還不只是媒體沉淪, 而且還是因為大家都只想看這三樣東西而錯誤的讓電視台以為只要放這三樣東西就能提高收視率.
因此能造就"一個族群裡有超過50%的人都是笨蛋"的奇蹟.
在壓力大之餘, 看看這些東西也是有所助益的, 但不是在你需要常識養分的時候.
---
再來, 媒體很喜歡自 YouTube, Facebook, PTT 擷取內容, 說到即時通訊, 還有一個 Line.
手機遊戲最早是 Angry Bird 和 FB 遊戲竄紅, 最近則是 Candy Crush Saga.
而且畫面翻拍有一大半還真的是直接拍螢幕而不是應用截圖跟錄影工具
後者是手法問題不討論, 但是上面的網站及遊戲放在新聞上討論實在很有問題.
YouTube 假如是來自官方或高品質的來源那還沒問題, 方便嘛.
但是新聞台一天到晚只會放搞笑跟不可思議影片, 事故發生影片還一定要連網站介面跟視窗內容那種邊邊角角的東西也跟著進畫面, 有時明明找一找可以找到 YouTube 元來源甚至是 Vimeo 的影片卻要屈就於對岸的優酷? 不好意思自己的眼睛比較挑, 但是看到這種低水準的東西心裡總是不太舒服.
Facebook, 這個一直都很有問題的網站, 大部分的人都用的不亦樂乎, 同時還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倒在上面, 幸好有網友們跟眾科技網站們大力宣導才讓隱私權設定有點用處在, 但是還是忘了宣傳有 AdBlock 可以檔廣告, 所以朋友們還是繼續被盜帳號, 貼廣告還有拉你進購物社團.
同時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記得在 Facebook 分享的東西只會在 Facebook 裡流傳 (散播到外面還得要手動轉或依靠連動功能), 因此沒了帳號才發現自己什麼都看不到. 但是FB管理端卻可以合理的擁有你在上面的所有東西. 在變更功能時還要自己再檢查一次設定才能確定沒有因為更新而讓自己的權益也跑掉了.
加上店家常用的打卡有優惠跟風, 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人相對之下就是矮人一截.
(也因此前陣子遠傳在電視上撥的咖啡廳優惠篇的廣告讓我十分感冒, 這明示沒智慧型手機的人沒有"現代人權".)
遊戲更是糟糕, 最早的農場跟水族箱在沒有用的人看來本來就是耗時GAME, 只是因為"大家都在玩所以你也要玩", 最近的 Candy Crush Saga 明明本質就是人品GAME卻有人能為此廢寢忘食, 甚至為了過不了關而苦惱...
換個地方, PTT本身就是個龍蛇雜處的站點, 但是相對的優質文章跟中肯文也不少, 殊不知媒體們只會對螢幕翻拍情緒推 / 噓文或是空洞的嗆聲而不會對那些好文章多作著墨及取材.
從以前的塑化劑到現在的毒原料 (今天好像還多一個牛樟芝), 明明就有這麼多專業人士可以取經跟給予正確觀念, 為什麼還要製造恐慌呢? 說到這還想到, H7N9 的威脅呢? 為什麼如此重要的事情卻忽略在整個時段的新聞裡?
以前大家都只笑說新聞台是娛樂台, 但我覺得最近更有提高規模成戲劇台甚至是電影台的傾向...
---
在從前, 網路上的使用者還能說是網友, 大家的第一觀感都還算和善, 但是近來使用者大幅提昇, 所以"網友"的說法更進一步推展至"網民"了.
網路是個共和國, 大家都是在這之中的國民.
只是最近看到的卻是人群可以怎麼樣爭鬥的結果.
去年某月的科學人雜誌也警告了我們即使是無國界的網路也有政治及派系分化的可能性.
在一篇與某品牌相關的文章可以演變成陣營火戰文.
在一篇與特定議題相關的文章可以看到有人只為了反對而反對.
在一篇技術性或是冷門的報導還是能看到有人能做出愚蠢的論述.
在一個討論區裡還能看出有些人是如何以匿名的特性作賤自己顯出最差的人性.
在一個事件發生時, 除了中立的消息宣傳之外還能看到有人故作文章及謠言模糊焦點.
而在以上的事情發生時更可怕的情況是竟然還有人應和.
"一個笨蛋做錯事不會是災難, 當一個天才做錯事才真的是災難." 但是講這句話的人絕對沒想過在不久的將來會有素未謀面的一萬個笨蛋集合起來的可能性.
"真理會越辨越明." 但是這個人也忽略了在辯論的途中被歪掉話題的可能性.
"這個世界沒有神." "上帝已死." 但是群眾們可以自己樹立一個.
大家都變得不想再思考, 一件比一件蠢的事情開始輪番上演.
然後有人就開始會覺得"這世界怎麼這麼爛", 但是來不及了, 能跟這個人溝通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不會思考所以也忘記怎麼說話了.
最後這個人就會想 "當初說話溝通的意義是什麼?"
---
"What's the meaning of speaking?"
"Why do we need talk?"
"Don't talk, just follow. ...reall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